课后练习建议

“老师给我的孩子留一些‘作业’吧。”

是的,我们曾经这样做过,我们曾经如同训练一名学生一样训练我们2~4岁的宝宝们:布置孩子与家长模拟练习对话(Dialogue Drill),要求宝宝们完成观看课程相关的(音)视频材料(ALM: Audio-lingual Method),甚至还为宝宝进行过线上纠音等等。

不可否认,这些“作业”的初衷是好的:希望为孩子增加“浸泡”时间,巩固所学的语素。但是,出乎所有人的意料,(在大家的努力下)”作业”却产生了很多负面的效果:孩子的兴趣丧失,自然的语言反射被破坏…

于是我们重新反思了整个”作业”的过程,得到以下心得及建议与家长交流。建议共2个方面:A兴趣的保护,B语言的启蒙。我们认为A比B更为重要。

A.兴趣保护角度的建议

学龄前,大部分有效的学习都是以孩子们的兴趣为前提的:”兴趣”是一切启蒙的“原动力”。如果说秋邀能为孩子提供一些什么的话,他/她们对语言的”兴趣” (与信心) 甚至比语言本身更具深远的价值。

所以,任何的手段,如果伤害到孩子们最可宝贵的兴趣,我们都不主张实施。而如果操作不当,“作业”恰恰可具有这样的杀伤力。

我们理想的“作业”应该让孩子“意犹未尽”,正确地操作应达到如下的效果:

  1. 希望孩子对作业材料是期待的: 每次主动要求作业 (反例:孩子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迫完成作业);
  2. 希望孩子通过自身兴趣驱动完成作业 (反例:家长通过食物/玩具等“诱导”孩子完成“作业”);
  3. 希望孩子在每次练习适度: 远在兴趣丧失前停止作业 (反例:过度练习丧失兴趣后,由孩子提出停止”作业”);

另外,我们希望家长能隐匿自己的意图(不要让孩子察觉出父母很想让他/她们完成作业)。

这或许过于抽象,希望通过以下的4段示例对话来表达我们想说的。这4段虚构对话分别对应在孩子有兴趣及无兴趣时家长的作法。前2种是推荐的,后2种是建议避免的:

[有兴趣时正确的做法]

家长:宝宝,我正好有一个动画是关于cookie的。但是时间不早了,要不咱们改天再看吧。(隐匿意图)

孩子:现在就看。(表现出好奇心)

家长:还是等明天吧,你现在玩的玩具也很好玩,你玩会儿玩具咱们就睡觉了。(再次隐匿意图)

孩子:不嘛,就看那个动画。(表现出更强的好奇心)

家长:那好,但只能看10分钟,妈妈到10分钟后就会停止,然后我们睡觉。(限制时间、意犹未尽)

[无兴趣时正确的做法]

家长:宝宝,我正好有一个动画是关于cookie的。但是时间不早了,要不你玩会儿玩具,我和爸爸看一看。(隐匿意图)

宝宝:好的。(暂无兴趣)

(请家长及时停止,不再使用任何暗示。如果家长看上几次,孩子强大的好奇心很可能会让他/她参与进来,需要耐心等待宝宝的兴趣)

[无兴趣时错误的做法]

家长:宝宝,我正好有一个动画/故事是关于cookie的。要不我们看一看?(未隐匿意图,孩子体察到家长的倾向性可能会产生逆反)

宝宝:不嘛。(暂无兴趣)

家长:这个动画片可有意思了。XXX小朋友都看了。(错误作法:与其它孩子对比)

宝宝:就不看。(产生更强的逆反情绪)

家长:好吧,如果你看的话,我给你奖励一个玩具/蛋糕/去游乐园玩/看中文其它动画片。(错误作法:以其它更有吸引力的东西为条件迫使孩子参与。这样的作法实质上可能是一种暗示:作业是痛苦的,你受完这样的苦,家长会给你一个奖励。这样做很可能会抹杀孩子未来自主学习的兴趣。)

宝宝:好,那就看看吧。(接受“作业是痛苦”的暗示,熬过这段学习的痛苦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了)

[有兴趣时的错误作法]

当然,实践中也会出现在宝宝有兴趣时,兴趣被扼杀的情况,即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兴趣:

家长:宝宝,我正好有一个动画/故事也是关于cookie的。要不给你播放上,我去做家务/完成公司未完成的工作?(未隐匿意图,但孩子未体察到倾向性或者非常有兴趣)

宝宝:好的,我最爱看小老鼠了。(表示出有兴趣)

(家长开始播放,后去忙自己的事情,没有限定时间。在播放很长时间后,导致孩子的兴趣逐渐丧失,宝宝跑去玩别的玩具了)

家长:你还没有看完呢,你不是最爱看小老鼠吗?(意图的暴露)

宝宝:爸爸/妈妈看我的汽车/娃娃

家长:你看,小老鼠又开始照镜子了。(意图的再次暴露)

宝宝:爸爸/妈妈你都没有看我的玩具。(开始形成逆反情绪)

B. 语言启蒙角度的建议
目标:建立自然的母语式反射

在常规教育体制中,英语主要是被当作”知识”来学习的,主要建立”翻译式的间接反射”: 

  • 苹果->Apple,
  • 毛毛虫->Caterpillar,
  • 恐龙->Dinosaur …

但在<6岁的黄金语言启蒙时期,孩子们可以在母语式纯英文环境中通过”领悟”而形成更有价值的”直接反射”。这应是我们的目标。

因此,我们希望在”作业”练习时尽量使用英文(如果孩子不抵触的话),亦可选择不说话,但尽量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听不懂而用中文解释。

比如,下面以”作业” 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 为例,虚构了常见的几种作法。前面是不推荐的,后面为最推荐的。

[次好的作法]

家长:five 五只,monkey 猴子,bed 床。看看五只小猴子在床上跳多有意思呀。
(这种做法可能会建立的反射:猴子的卡通形象 -> 猴子的中文 -> 猴子的英文 monkey。这样以中文为转接的翻译式反射,是我们需要避免的)

[可以的作法]

家长:(对孩子讲)妈妈也要开始做动作啦。
(这种做法虽说了中文,但未对语言反射的形成进行任何干预,孩子完全可以自行建立反射)

[较好的作法]

家长:(唱) 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 (同时模仿动画跳)

[理想的做法]

家长:look at those monkeys! They are so naughty! And, their clothes are of different colors!
(利用不同的句子将屏幕上小猴子的形象与monkey直接建立联系,并且可以顺便强调naughty及different colors所对应的形象)

走出误区:孩子没有输出即没有进步

大部分孩子处于缄默期(pre-productive stage),在该阶段,他/她们主要发展听辨音能力,尚未积累足够的”核心语素”,一般会在半年到1年的时间内不会有任何输出。迫使孩子讲英语的行为可能严重地破坏孩子的兴趣,很可能对语言发展产生不利影响。

所以希望家长不要迫使孩子”输出”。为了便于说明,下面虚拟了几种强迫输出的形式:

  1. 家长:毛毛虫的英文怎么说呀。caterpillar。(迫使孩子输出,强化翻译式反射)
  2. 家长:(当宝宝发音不准确时,家长纠正) 你说的不对,应该是 caterpillar。(纠正发音,可能打消兴趣)
  3. 家长:来给姥姥说几句英语吧。(把语言当做技能,把孩子聚焦在众人的期待下,有可能会让孩子产生逆反)
  4. 家长:How are you! 我在问你好不好呢,快回答 I’m great/fine/okay。 (无语境的练习,忽略语言的交流属性。迫使孩子输出会减小他/她的兴趣)

那家长还能做什么呢?其实,除了提供足够的输入、耐心等待外,什么都不需要做。

您只需是一个观察者与赞美者:只要耐心,您可能会看到您的孩子慢慢听懂了,慢慢可以看纯英文动画片了。过了半年到一年后,有一天在您完全没有防备的时候,孩子开口说出了第一句真正属于自己的英文。

和您一样,我们也在期待着那一刻。

[要点总结]

A. 从兴趣培养角度的建议: 兴趣为首

  1. 保护兴趣,绝不强迫
  2. 不以完成作业作为得到其它娱乐(零食,游乐场,动画片)的条件
  3. 限定时长,意犹未尽
  4. 隐匿意图,减少逆反

B. 从语言启蒙角度的建议: 让孩子“习得(acquire)”语言,而非“学会(learn)”语言

  1. 不要翻译,只有像学习母语一样”悟”到才能建立自然语言映射
  2. 提供输入(大量重复)和赞美,静待输出(不要强迫)